亚洲一区二区中文字,永久免费视频在线播放,中文字幕无线码中文字幕,一本视频在线精品

<strike id="hv4hj"></strike>

  • <center id="hv4hj"><ol id="hv4hj"></ol></center>
    
    
      <output id="hv4hj"><ol id="hv4hj"></ol></output>

      堯都區(qū):借錢不還能否構成詐騙罪

      2019-12-10 09:22:59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臨汾新聞網(wǎng)訊 “借錢不還”型詐騙,即借貸式詐騙,是指行為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通過借貸的形式,騙取公私財物的詐騙方式。此類犯罪在日常生活中時有發(fā)生,由于犯罪人通常都是披著民間借貸的面紗實施,而且多發(fā)于親戚、朋友、熟人之間,因此與民事案件中的債權債務糾紛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在處理此類案件時必須進行嚴格審查,防止將債務糾紛作為犯罪處理,避免打擊無辜。

        案件:2014年10月,羅某某結識了李某某。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羅某某虛構自己在重慶做工程需要資金的事實,以高額利息為幌子,多次向李某某口頭提出借款。李某某先后將其管理的扶貧互助資金231.91萬元私自挪用給羅某某。至案發(fā)前,羅某某歸還李某某27.6萬元,其余204.31萬元借款全部用于償還債務和賭博。XX縣人民法院經(jīng)審理后認為,羅某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取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式騙取他人財物,數(shù)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依法判處羅某某有期徒刑十一年,并處罰金50萬元。羅某某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認為其與李某某之間是借貸關系,不構成犯罪。某市中級人民法院經(jīng)審理后認為,羅某某在其已欠下巨額外債,又無穩(wěn)定收入來源的情況下,隱瞞其無力償債的財務狀況,虛構在重慶做工程差錢的事實,并以高利息為誘餌,使李某某誤認為羅某某有可靠的投資項目,具有償還能力,而挪用公款231.91萬元交由羅某某使用。羅某某在騙得資金后,除極少部分歸還受害人外,將其余資金全部用于償債、賭博和日常開銷,未對所借資金進行妥善的保存或合理投資,導致無法歸還。羅某某與李某某之間雖然名義上是借貸關系,但實質上羅某某是在無償還能力情況下,多次以借為名,騙取他人巨額財物,應以詐騙罪定罪處罰。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評析: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欺騙方法,使受害人陷于錯誤認識”并自愿“處分財產(chǎn),從而騙取數(shù)額較大以上公私財物的行為”。借貸式詐騙與民事債權債務糾紛在表現(xiàn)形式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如都是以借款為名轉移財產(chǎn)、到期無法償還債務等。詐騙人主觀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即行為人在借錢時就具有不歸還的意圖。詐騙罪以行為人具有非法占有為目的作為主觀構成要件的,因此,詐騙人“借錢”只是其虛構的幌子,主觀上根本沒有歸還的意圖。而正常的借貸人在借款時卻具有歸還的意思,往往只是因為客觀原因造成債務不能及時歸還。在司法實踐中,很多借貸式詐騙的犯罪人在歸案后,總是會提出其與受害人之間是正常的借貸關系,甚至提供借條等證據(jù)予以印證,給判斷此類案件的性質造成困難。在判斷行為人是否是有非法占有意圖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行為人借錢的理由與實際用途。2.行為人借款時的財務狀況。3.行為人是否有掩飾真實身份或隱匿行蹤的行為。判斷行為人的主觀意圖過程中,應當結合以上三點進行綜合的分析和判斷,準確把握行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

        仇振芳 喬舸平(作者單位:堯都區(qū)人民檢察院)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wǎng)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jīng)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