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搭建“微創(chuàng)聯(lián)盟”互幫互助的“空殼”網絡投資平臺,以高息引誘人員入會,設置升級門檻,巧立退出機制,防范“塌臺”風險,循環(huán)式套牢資金,層級式發(fā)展會員,一個以臨汾為中心輻射全國的新型網絡傳銷滋生蔓延。
近日,堯都區(qū)公安局調集精兵強將,強化信息作戰(zhàn),抽絲剝繭排查,全力專案攻堅,經過半年多的艱苦奮戰(zhàn),成功打掉一個網絡傳銷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9名,凍結資金344萬元。
“打、防、控”并重查控投資平臺
2019年3月,堯都區(qū)公安局接到省公安廳轉交的名為“微創(chuàng)聯(lián)盟”的疑似傳銷網站線索核查指令后,經偵大隊按照局黨委的部署要求,迅速成立專案組,展開偵查摸排。
經初查,發(fā)現(xiàn)該平臺自2018年底開始運營,參與人員900余人,涉案金額近2000萬元。專案民警分析其信息流、資金流,梳理平臺涉案人員身份、資金運作模式等情況,落地核查犯罪團伙的組織架構及主要犯罪嫌疑人。
專案組分析梳理以往的打擊此類犯罪的方式,常常是查處涉案人員、清查涉案資金分步實施,打擊難度大、挽損效果不佳。為全面徹底打掉該犯罪團伙,市、區(qū)兩級公安機關網偵、技偵等警種部門給予專案偵查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專案組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轉變打擊方法,堅持“打、防、控”并重,人財并查、雙管齊下,運用公安偵辦平臺,加強大數(shù)據分析,對涉及平臺的數(shù)萬條信息進行排查,梳理平臺的組織架構、人員構成、地域分布、活動軌跡等情況,圍繞重點人員加強偵控。
經過兩個多月的工作,專案組發(fā)現(xiàn)該平臺人員劇增至5000余人,涉案金額達8000余萬元,平臺進入活躍發(fā)展期,偵查工作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研判資金流“DNA”勾勒犯罪團伙組織架構
資金流是涉眾型經濟犯罪的“DNA”,是偵破案件的關鍵,只有準確梳理出平臺的資金流,鑒定出平臺的“DNA”,才能予以精準打擊,實現(xiàn)“打網斷血”的良好效果。
該平臺涉及人員眾多,交易數(shù)據繁密。專案組結合資金查控平臺的情況,“引進”資金分析師,抽絲剝繭對數(shù)十萬條交易數(shù)據進行對碰分析,終于查找到該平臺資金交易的資金池——“沉淀賬戶”,核查出沉淀資金464萬元。
在掌握平臺資金流的基礎上,專案民警充分運用公安警務云平臺,將5000余名會員的層級架構、工作分工、人員分布、獲利情況等數(shù)據納入模型進行分析,成功獲取了涉案全部人員的層級架構圖,遂將何某某、劉某某、楊某某、賀某某、張某某等5名主要犯罪嫌疑人納入偵查視線,摸排其活動軌跡及藏匿地點。
集中收網行動5名核心人員落網
5月21日,專案組展開集中收網行動,在堯都區(qū)抓獲涉案的劉某某、楊某某(該二人為團伙主要成員)和崔某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
經審訊,犯罪嫌疑人劉某某、楊某某對組織領導傳銷犯罪事實供認不諱。2018年10月,發(fā)起人何某某聯(lián)合劉某某、楊某某、賀某某、張某某等四人創(chuàng)建“微創(chuàng)聯(lián)盟”互幫互助“空殼”網絡投資平臺,將IP地址設在境外,以高息招攬人員投資,犯罪嫌疑人通過系統(tǒng)后臺操控賬戶匹配,從中獲取巨額資金。
專案組根據落網嫌疑人交代的信息,先后在山西太原市、臨汾堯都區(qū)、侯馬市、霍州市、河南鄭州市等地偵查摸排主要犯罪嫌疑人的蹤跡,于5月26日、8月24日兩次實施突擊抓捕,抓獲何某某(該平臺發(fā)起人)、張某某、賀某某(該二人為團伙主要成員)和張某(該平臺技術員)、杜某某、何某某(該二人涉嫌包庇犯罪和組織領導傳銷罪)等6名犯罪嫌疑人。
至此,這個涉嫌傳銷犯罪的犯罪團伙被打掉,該案是臨汾打擊防范涉眾型經濟犯罪破獲的首個成功案例。
精巧設計套牢入會人員資金
該團伙以高息吸納人員入會,成員發(fā)展6名下線才可以升級,每發(fā)展一名新會員和新會員再發(fā)展下線會員,平臺會給予3%-5%動態(tài)獎勵資金,會員排單買入(每1000元為1單,最高為5單),訂單匹配成功后,將資金轉入平臺提供的賬號中,會員買單時還需購買并使用服務包(1單使用1個服務包,1個服務包10元)。
犯罪嫌疑人精巧設置障礙,將平臺返利設為7天一個周期,會員只有在追加投資的情況下,才可以提取上次投入本金及相應的7%的利息,如此循環(huán)投入,保證平臺運營,防止資金鏈斷裂和會員流失。如會員兩個月沒有發(fā)展新人,參與買單利息降到日息0.6%計算。平臺還系統(tǒng)設定“排單”方式控制入場(投資)和出場(兌現(xiàn))人員數(shù)額,始終保持會員入場資金大于被匹配出場的資金,同時,以會員資金差額及向會員出售服務包賺取收益。
經審查梳理,該團伙是一個處于起步發(fā)展階段的以臨汾市為中心向全國輻射的涉嫌網絡傳銷的犯罪平臺,人員分布全國9個省,架構在三個層級以上、人數(shù)在30人以上共104人,分屬五個團隊。
人為操作匹配賬戶獲取利益
為獲取利益,犯罪嫌疑人在沒有任何實體經營的情況下,采取用會員買入訂單的資金支付會員退出訂單的本金、相應利息及動態(tài)獎勵資金。嫌疑人通過后臺人為操作匹配賬戶,將會員的投資差額匹配到平臺的系統(tǒng)賬戶中,經過幾次轉賬將資金轉入“安全”賬戶,并自由支配資金。
經查,該平臺投入運營以來,團伙5名主要犯罪嫌疑人通過平臺獲利近140萬元(其中109萬余元用以購買比特幣和“以太坊”數(shù)字幣,獲取利益用于核心人員二次分紅)。
為了徹底搗毀該網絡傳銷平臺,專案組通過后臺數(shù)據分析,參照刑事立案追究標準梳理出104名犯罪嫌疑人,涉及全國6個省及山西4個市的14個縣(市、區(qū)),山西公安機關正在展開集群戰(zhàn)役,收網打擊涉案犯罪嫌疑人,以“打網斷血”的方式清除網絡傳銷犯罪。
目前,涉案的5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堯都區(qū)公安局刑事拘留,4名嫌疑人被依法采取取保候審措施,案件還在進一步偵查中。(田哲斌)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