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近日,襄汾縣南辛店鄉(xiāng)黨委政府大院前,聚集了從四面八方而來的鄉(xiāng)村兩級干部和種植戶代表,陣陣寒風中帶著絲絲寒意,大家都在議論著一個共同的話題——設施蔬菜產業(yè)的發(fā)展。沿大運高速,臨汾出站,一路向東,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來到參觀學習的目的地——浮山縣印象田園設施蔬菜產業(yè)園區(qū)。
一棟棟整齊劃一的大棚映入眼前,聽介紹、看實地、問技術、聊銷路、作比較,一連貫有條不紊的“組合拳”,招招見真見實,直擊要害?!拔覀冞@兒的西紅柿、黃瓜的地頭價比其他地方的每斤都要高出2—3毛錢?!眻@區(qū)負責人蓋寅生一席話,讓在場參觀者瞪大了眼睛,現(xiàn)場瞬間炸開了鍋。一斤多買2毛錢,一萬斤就是2000塊錢。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給咱講講你們的“秘訣”,就兩個字“品質”,好的產品才能賣出好的價錢,產品的色澤度、口感度、形體度得到市場、采購商的認可。幾句簡單明了的話給出了答案。
品質背后的故事,是要有好的品種+管理+技術來支撐?;氐墓ぷ魅藛T給參觀者娓娓道來。品種選擇上,堅持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這個適合包括品種適應當?shù)貧夂颉⑼寥赖染C合因素,通俗來講,就是這個西紅柿品種在我們浮山能夠穩(wěn)產高產,在襄汾就不一定。為此,我們建設了自己專門的育苗基地和實驗大棚,在品種選擇上,先實驗,條件成熟再推廣,這樣在推廣使用的先期環(huán)節(jié),就保證了種植戶根本利益。接過話題,園區(qū)技術團隊負責人拉開了話匣子。管理上,我們著力抓好種植戶的培訓,在定期實地組織培訓、交流的同時,技術團隊專家全天候做到隨時隨地實地解決種植戶管理過程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新情況。水肥一體化,滴灌精準施肥,有機土栽植,地壟黑膜覆蓋一系列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也讓參觀的鄉(xiāng)村干部和種植戶們茅塞頓開。像這樣的大棚,如果用以前傳統(tǒng)的大水漫灌一次就需要100立方的水,而現(xiàn)在我用了滴灌一次10立方的水就完全能夠滿足。投資也不大,第一次包括蓄水池、管道、加壓泵,也就2000多塊錢。從人力上,以前需要兩個人干的活,現(xiàn)在一個按鈕就解決了,澆地的同時,還可以做做其他活,省工、省錢不說,棚里也沒有以前那么潮濕,不僅菜苗的病蟲害明顯少了,而且對人的身體也好的多了。
聽著正在西葫蘆大棚忙碌的菜農蓋亞奇的現(xiàn)身說法,當場許多種植戶們紛紛表態(tài),咱回去把大棚改造一下。這是52座春秋棚,全部使用滴灌+有機土+黑膜覆蓋,除了栽苗、采摘集中農事生產,日常管理三個人,今年兩季就把成本收回來了,大家看,這棚鋼架結構用五年沒問題,這棚膜三年沒問題。聽著當?shù)乜h農技中心陳華主任的介紹,更讓大家堅定了使用新技術的決心和信心。
邊看邊聽邊討論邊思索,沒有比較就不知道差距,沒有差距就沒有新動力,有了動力就有了新目標?!霸勰闲恋?,特別是原賈罕一帶,原先就是蔬菜大鄉(xiāng),發(fā)展設施蔬菜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回去后崔書記、趙鄉(xiāng)長要立即著手成立蔬菜種植協(xié)會,建立蔬菜種植微信群,組建專家技術團隊。”帶隊的鄉(xiāng)黨委書記李曉楓現(xiàn)場開始布置“作業(yè)”。“咱們村不如成立專業(yè)合作社,不行,我來牽頭,咱們來的幾戶先做個示范”。來自小陳村的黨支部書記率先表態(tài),當即拍板?!翱纯慈思业陌l(fā)展,人家這技術,這管理,啥是新型農民,啥是現(xiàn)代農業(yè),不佩服都不行,咱得多學,而且還得多用”種了幾十年大棚的老許說出了心里話。時間飛逝,一晃已到下午2:00多,四個多小時的參觀學習,大家依然意猶未盡。“改天抽個專門時間,咱們再過來看看,呆上幾天,好好學學”。私底下幾個種植戶新的約定就這樣誕生了。 (焦玉龍)
責任編輯:實習生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