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光里的故事
□ 秦?zé)?/strong>
得知初中時的班主任盧曉云老師今晚從北京回來看望大家,同學(xué)們早早站在酒店門口,向遠處張望……
路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城市的喧囂像極了一首長長的交響曲,演奏著激蕩人心的旋律。三十多年過去了,那時那個剛從大學(xué)畢業(yè),朝氣蓬勃,如夏花兒般燦爛的盧曉云老師,如今會是什么樣子呢?
華燈初上,微風(fēng)習(xí)習(xí),橘黃色的燈光溫柔地籠罩著迫不及待的同學(xué)們。終于,一輛黑色的轎車停在我們面前,盧老師款款地從車上走下來,還是那個熟悉的身影,同學(xué)們呼啦一下迎上去,老師激動地叫著名字和大家一一擁抱。讓大家驚奇的是,在場同學(xué)的名字她都能叫上來。我想多年來她一直惦記和關(guān)注著每一位同學(xué),肯定經(jīng)常翻看照片,要不怎么三十多年后仍然能認出我們每個人?
大家簇擁著老師走進酒店,特意給老師點了一個木瓜燕窩,我們圍坐在她的身旁敘說著別后的點點滴滴,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從前。
那一年,我們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臨汾一中初一122班,這是這所重點中學(xué)初一年級的尖子班,我們的班主任就是盧曉云老師。她是北京知青,后來考上了山西師大,畢業(yè)后就分到臨汾一中任教。二十多歲的盧老師很漂亮,白白的皮膚,婀娜的身姿,大大的眼睛,尤其讓人折服的是她卓爾不群的氣質(zhì),高貴而典雅。她的口才極好,出口成章又富有激情,并且很有說服力。她當(dāng)時說的許多話,多年以后的今天仍然是我們許多同學(xué)的座右銘。她思維敏捷,思想有前瞻性而且不落窠臼,對我們的成長階段以及一生都有著重大影響。她是北京人,首都濃厚的文化底蘊和博大胸襟化作雨露滲透在她的血液里,滋潤著她身邊懵懂好奇的少年,輝映著學(xué)生們一生的天空。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們國家掃除了陰霾,但因長期受“左”的思潮影響,人們的思想仍然禁錮在某些死角里,得不到陽光的照耀。當(dāng)時我們只有十三歲左右,正是含苞待放的年齡,但女孩子們不敢穿花裙子,不敢扎蝴蝶結(jié)。男女同學(xué)坐同桌卻不說話,形同陌路,生怕多說幾句話就會被視為有“問題”,每張桌子上都畫一條“三八線”,不敢越雷池一步?,F(xiàn)在回想起來真有些荒誕又可笑,那年代卻是真實地普遍存在著,整個學(xué)校乃至我們所在的城市似乎并沒有人關(guān)注這個問題。這種怪現(xiàn)象沒能逃過盧老師敏銳的眼睛,開學(xué)一段時間后,老師專門召開一次班會,她說:“我們的國家已走進了一個新時代,你們應(yīng)該徹底推倒思想上的藩籬,打開思維的天窗,讓清風(fēng)吹進來,讓陽光射進來,只有這樣,才能茁壯成長,才能長成參天大樹。愛美是女孩子的天性,大膽地把你們的花裙子穿起來,活潑是男孩子的專利,放飛心靈才能體現(xiàn)青春的風(fēng)采。”從那以后,“三八線”被徹底“拆除”,“花裙子”翩翩舞起少女的美麗,班里的氣氛越來越好,同學(xué)們之間團結(jié)友愛,學(xué)習(xí)成績不斷提高,這次“思想大解放運動”給班里帶來勃勃生機。
每一個花樣少年都有夢幻般的思緒,向往大自然的美好,渴望在天上飛。盧老師不愿我們像籠中的小鳥,她要我們長出翅膀,學(xué)會在藍天下翱翔。春天,她會帶我們春游,或參觀名勝古跡,增長知識,或遠足踏春,享受四月的風(fēng)和日麗。我們最喜歡的是野餐,在山腳下插上少年先鋒隊隊旗,支起鍋灶,燃起篝火,自己做飯,不管味道如何,吃著都別有一番滋味。那份滿足,那份快樂,那份純真,多年以后我們依然不斷地回味,不斷地敘說。初中的日子留在我們記憶里的是一首美麗的小詩,一首動人的歌。
如今,我們都已進入中年,當(dāng)年老師在我們幼小的心靈里播種下希望的種子,已經(jīng)開花結(jié)果。今晚,年過花甲的老師就坐在我們中間,燈光映著她的絲絲銀發(fā)。面對眼前的桃李芬芳,老師由衷地對我們說:“活到六十歲,我才真正體會到人生的真諦,幸福的人生不是說權(quán)力有多大,金錢有多少,而是要用一份愛心去細細地品味。你們現(xiàn)在無論做什么工作都是一樣的,沒什么高低貴賤之分,腳踏實地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種幸福。二十幾歲時,我覺得自己天生棟梁,應(yīng)該遠走高飛;三十幾歲時,我沉浸在為事業(yè)奮斗的艱辛中,錯過了對許多美好景致的體驗;四十幾歲時,我什么都想開了,覺得人生沒有什么事情過不去;五十幾歲時,我覺得重要的是要有個好身體,健康平安才能擁有多彩的人生;年過花甲,我體會到最珍貴的是親情和友情,最大的幸福就是在溫暖中度過生命的每一天?!?/p>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比旰蟮慕裉?,老師依然不忘用她的切身體會,啟迪和教誨已是知天命之年的學(xué)生,她的話句句都發(fā)自肺腑,讓我們有一種久違了的感慨!
記得那時,大家最愛唱的一首歌是《讓我們蕩起雙槳》,這是盧老師教給我們的,她說這是她上中學(xué)時最流行的一首校園歌曲,這首歌伴我們度過初中生活。那夜,我們和老師一起又唱起了這首熟悉的歌兒,所不同的是,曲調(diào)中夾雜了幾多滄桑,幾多離愁。
夜深了,我們坐在老師身旁久久不愿離去。盧老師和大家相約,等我們退休了,一起去北京聚會。
這些年,我們一直盼望著這一天的到來,雖然漫長,但好在如今通訊便利,微信群里老師和同學(xué)們經(jīng)?;?,分享著日常的喜怒哀樂,像極一個熱鬧的大家庭。十三歲時點亮的那支紅燭,一直在我們的生命里燃燒著,明亮而溫暖。
責(zé)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