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我縣發(fā)改局以工代賑辦公室的邀請,由縣老區(qū)建設促進會、老齡人才資源開發(fā)協(xié)會共同組織,2014年11月17日上午9時,我縣各界老干部代表一行二十余人在兩會會長馬五鎖的帶領下,共同前往我縣的重點工程項目之一所在地——以工代賑綜合開發(fā)片區(qū),“勍香片、師家崖片”進行參觀。
是日,天朗氣清,冬陽高懸,鄉(xiāng)村公路平坦蜿蜒,兩旁山上草木秋死,略顯荒涼。憑窗眺望遠方,冬山慘淡而如睡,田野遼靜無人煙。路旁關子牙河更沒有曲水流觴。雖無秋夏草木茂盛之景致,然車內群賢久日一聚也無不暢敘友情;一路上老干部們歡聲笑語興致高昂,渾不想年齡都居花甲之上。
不覺間已到參觀第一站勍香片區(qū),我們趕緊下車,講解員隨即開講。
目睹重點工程的現場,大家頓覺眼前一亮。來過勍香鎮(zhèn)的人都知道,那昔日干枯缺水石頭滾滾的溝渠河灘今日觀之,竟改變成平展展的良田。極目遠眺這順勢而延的溝壩地,各位老干部無不嘖嘖稱奇興趣高漲。
據發(fā)改局以工代賑辦公室發(fā)的資料表明:填溝淤壩改荒灘造良田的這個項目是從2010年開始實施的,共用了三年時間就建設完成了高標準的溝壩地11460畝。其中改善的溝壩地8390畝,新增溝壩地3070畝,建設淤地壩16座,生產壩214座,區(qū)間道路和沙礪路38.6畝,修復排洪渠15.04公里,營造核桃經濟林3500畝,側柏刺槐防護林4000畝。并且不得不提的是: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當地農民投工投勞,獲得勞務報酬450萬元,達到當年農民減產不減收的效果。
通過項目的實施,可新增控制水土流失面積35平方公里,林草覆概率可提高10%,年可攔蓄入汾河泥沙48萬噸,攔蓄徑流72萬立方。這些工程的落實,無疑將從根本上改善了勍香河流域的農業(yè)生產條件和農民生活環(huán)境,真正為當地農業(yè)發(fā)展和農民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勍香片區(qū)的參觀結束了。發(fā)改委的領導安排大家在一起合了影,然后趕往下一站師家崖參觀。汽車滿載著人們的歡樂、喜悅和欣慰向前飛馳。望著車窗外連綿起伏的溝壩地,我的心情非常舒暢。山野靜的仿佛隔了多遠,路過的村莊聽不見雞鳴狗吠聲,看不見村民出入的身影。也許方涉冬季,農事閑隙,勞作了一年的人們都在家打理著秋收回的各種糧食蔬菜,準備著過冬的打算;也許有更多的人們又乘著農閑已出外打工,再掙點零花錢貼補家用。
隨著汽車的顛簸,車窗外匆匆而過著村樹連接的村莊。遠處的荒山上若隱若現的白羊,空中盤旋著不知名的飛鳥,晴空下風煙俱靜,天山共色;溝壩地里空無一人,看不到莊稼,只有收割后殘留的秸稈,和那一條條隨著地勢高低而筑起的界隴。
很快我們來到師家崖片區(qū)綜合開發(fā)區(qū)。據介紹,這個項目比勍香片區(qū)推遲了兩年,目前工程已進入掃尾階段。現已完成項目建設生產壩51座,開挖修復排洪渠4.5Km;營造水土保持生態(tài)林側柏1800畝;新修四級區(qū)間沙礫道路7.5Km;新增和改善基本農田3800畝,建設跨河橋涵洞12座,交通條件明顯好轉,促進了機械化耕種,有利于農業(yè)適度規(guī)?;洜I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大家聽著講解,極目觀望著各項工程的現狀,人人喜不自禁,個個激情滿懷。從勍香到師家崖一路上的參觀,大家按捺不住的是感動、興奮和感嘆!填溝移石,荒灘造地、筑壩分界、引水架橋、造林防護、合理布局精心實施的富民工程?。≌嬲蔑@了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的古訓!是??!國家不惜花費這么大的投資用于筑溝壩造田,還不是為讓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從根本上有了保障!因為土地是勞動人民的命根子、是老百姓賴以生存的基礎。
參觀任務終于結束。返程間,回望著漸行漸遠的水庫、山林,溝壩地和村莊,我的思緒飛向了遠方。想象著秋天那滿山的青翠黃綠,溝壩地里必將碩果累累。那成熟的玉米、谷子,黃豆和高粱;收割機三輪車的繁忙;農家院堆山的五谷雜糧和蔬菜;還有那圈養(yǎng)的豬牛、放養(yǎng)的山羊、成群的雞鴨等等,一個又一個入畫的意境,仿佛就在眼前。是啊,安定的社會,惠農的政策,豐厚的收成,富裕的生活。老百姓還愁什么呢?猶如古人所言:“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云山”。目睹家鄉(xiāng)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變化,心中無限感慨,思之再三,欣然成文,是為記!
作者:賈濤濤
責任編輯:鞏鵬
上一篇: 為仇老“楹聯(lián)串燒”點贊
下一篇: 春光明媚的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