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二区中文字,永久免费视频在线播放,中文字幕无线码中文字幕,一本视频在线精品

<strike id="hv4hj"></strike>

  • <center id="hv4hj"><ol id="hv4hj"></ol></center>
    
    
      <output id="hv4hj"><ol id="hv4hj"></ol></output>

      【轉型進行時】榜樣的力量(上)

      2021-01-09 09:49:53 來源:山西日報   瀏覽次數:

      掃描二維碼了解更多內容

        他們,如同一盞盞明燈,點亮太行汾水,照耀人們心靈;他們,有一種磅礴的力量,潛藏人們心間,催人奮進;他們,讓我們堅信傳統(tǒng)美德從來不會過時,社會正能量永遠不會缺位……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山西道德模范。

        讓榜樣引領風尚,讓美德潤澤三晉。2020年12月25日,省文明委在太原舉行“榜樣山西——第八屆山西道德模范頒獎典禮”,對第八屆山西道德模范進行隆重表彰。25位勇立潮頭的山西道德模范,真正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構筑起山西“道德高地”的厚重價值力量。

        托起殘障孩子的上學夢

        在呂梁市殘疾人職業(yè)技能學校,400多個殘障孩子求知若渴、為未來打拼。學校創(chuàng)辦至今15年,上千名殘障學生從這里畢業(yè),憑一技之長自立自強、回報社會。孩子們的鋪路人、領路人,就是這所學校的創(chuàng)辦者高民。

        6歲那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讓高民的左腿無法正常行走,落下了終身殘疾。1983年,勤奮自強的高民考取了山西大學藝術系,但身體殘疾帶來的自卑感卻始終無法擺脫。殘障孩子,難道就注定只能擁有一個殘缺的人生嗎?高民萌生了辦一所殘疾人學校的想法。他要讓殘障孩子有學上、有尊嚴地生活。

        多年的打拼經歷和探索讓高民深刻認識到,只有讓殘疾人接受教育,掌握一技之長,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生存和發(fā)展問題。2004年,高民創(chuàng)辦了集教育、康復、就業(yè)、培訓于一體的綜合型殘疾人職業(yè)技能學校,學校的教育對象都是視障、聽障、肢體障礙等各類殘疾學生,絕大部分來自農村,大多家庭貧困。為了能讓這些孩子安心學習,最終通過教育回歸社會,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高民毅然作出決定:對所有學生實行“全免費”入學,進行學前康復教育、九年義務教育、職業(yè)高中教育與培訓。免費讓殘疾孩子上學,雖然減輕了這些家庭的負擔,但教學設備、教師工資、學生食宿,方方面面都需要資金支撐。就在高民一籌莫展、學校難以為繼的時候,政府為學校帶來了希望。15年的辦學經歷,高民逐漸為不同類型的殘疾學生摸索出了各自成長之路,優(yōu)秀畢業(yè)生通過扎實的專業(yè)技能培訓走向社會、順利就業(yè),就業(yè)率達80%。十多年的堅守,高民實現(xiàn)了自己殘疾人幫助殘疾人的諾言,圓了自己的夢想,實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把溫暖播撒給了需要的人。

        此外,白衣執(zhí)甲鑄醫(yī)魂的忻州市神池縣人民醫(yī)院護理部主任馬利平,星夜馳援火神山的運城市萬榮縣薛村村民宮達飛,逐夢荒山終不悔的山西錦豐泰和農業(y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雪,用志愿服務展現(xiàn)大愛的晉中藍天救援隊副隊長韓俊明與高民一樣,榮膺“助人為樂”道德模范光榮稱號,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道德的內涵、傳遞著道德的力量。“我看到了他們人格的高尚,平凡當中的偉大。”山西大學原黨委副書記、教授鮑善冰表示,助人為樂使自己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活出了意義。我們都助人為樂,這個社會將越來越溫暖,越來越和諧。

        生命至上 青春無悔

        2018年11月13日,一段視頻在山西晉城市民的朋友圈刷屏,全城緊急尋找視頻中緊急救人的紅衣女孩。這段4分鐘左右的視頻完整記錄了在一起車禍現(xiàn)場,一名穿紅色衣服的女孩對傷者緊急施救的過程。車禍發(fā)生在晉城市文昌東街,當時傷者心跳驟停,在紅衣女孩4分鐘的心肺復蘇搶救后,患者恢復心跳,并被隨后趕到的晉城市人民醫(yī)院急診科醫(yī)生送到醫(yī)院進一步救治,最終轉危為安。

        一顆揪著的心終于放下,大家更想知道這個紅衣女孩到底是誰?視頻中,女孩搶救按壓的動作有力且規(guī)范,大家推測她應該是一名具備醫(yī)護搶救專業(yè)技能的人。很快,有人認出了視頻中的紅衣女孩,她就是晉城市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的護士郭蓓蕾。4分鐘急救、400次按壓,需要的不僅是專業(yè)技能,更是毫不猶豫見義勇為的道德堅守。

        2020年春節(jié),新冠肺炎疫情襲來,郭蓓蕾第一時間寫下請戰(zhàn)書,希望能夠去一線與病毒作斗爭。當時,晉城市確診的重癥新冠肺炎患者需要用負壓救護車運送至太原市第四人民醫(yī)院進行救治,郭蓓蕾主動請纓,承擔起轉運高傳染性重癥患者的艱巨任務。從晉城到太原,驅車來回需要9個小時,在低溫憋悶的負壓救護車內,郭蓓蕾穿著密不透氣的防護服,克服操作上的種種不便,為患者進行各項護理,直至將重癥患者安全送至目的地。她也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在“第八屆山西道德模范”評選活動中,獲得“見義勇為”道德模范的還有退伍不褪色,勇救落水老人的太原市杏花嶺區(qū)人武部政治工作科科長裴占飛;面對歹徒、臨危不懼,身負重傷,仍殊死搏斗的朔州市平魯區(qū)發(fā)改局物資儲備管理股股長陳寶君;跳入冰冷河水中勇救兩名落水兒童,自己卻落下終身殘疾的呂梁汾陽市公安局交警大隊隊長助理甄利民;還有兩進火海救人、不幸遇難的長治市沁縣溫莊村村民李進偉。他們,用挺身而出的勇毅,書寫人間浩然正氣?!懊慨斘覀兊狞h、我們的祖國、我們的人民有危險的時候,這種大愛情懷、深情厚愛就瞬間激發(fā)出他們一種強烈的責任感。見義勇為是一種高尚的犧牲精神,我們要向他們學習?!滨U善冰說。

        誠為本 信無價

        2012年,相濡以沫二十年的丈夫劉妹生突然被查出了肺癌晚期,這個消息讓和順縣馬坊鄉(xiāng)的張俊蘭一家原本就貧困的日子,雪上加霜。顧不上悲傷,當務之急是四處籌措丈夫的“救命錢”!當親戚、朋友、鄰居聽說后,都紛紛伸出了援助之手???1個月后,丈夫還是離開了她。家里的頂梁柱沒了,未成年的兒女還需要她的照顧,還有14萬元的外債等她償還。沒有任何退路的張俊蘭決定拼盡全力掙錢還債!然而,即便張俊蘭這樣沒日沒夜勞作,微薄的收入對于十幾萬的外債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

        2016年,隨著脫貧攻堅工作全面鋪開,各項幫扶政策逐層落實。鑒于張俊蘭的特殊情況,她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精準扶貧的幫助下,她依靠小額信貸優(yōu)惠政策獲得5萬元資金,買下4頭牛,到現(xiàn)在已發(fā)展到20多頭,平均每年能多收入五六萬元。同時,在縣委辦和縣農業(yè)農村局的幫扶下,村里建起了6個蔬菜大棚。她第一年在大棚里打工掙錢,后幾年自己承包了一個棚,種植木耳、香瓜、蘑菇等,平均每年增收兩萬元左右。

        “欠別人的錢,一定要還!”張俊蘭一直沒有忘掉丈夫的囑托和同村人危難時刻的慷慨解囊。稍有積蓄,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還錢。還錢時,有些債權人直言她們孤兒寡母太不容易,不需要還錢,但她堅持還。有的家庭有了困難,她還加倍償還。經過5年的辛苦努力,終于在2017年還清所欠十幾萬元債務。數年的艱辛的還債歷程,張俊蘭用最質樸、最真切的方式詮釋了“誠信”二字。

        本屆獲評的“誠實守信”道德模范,還有主動請纓馳援湖北,將山西中醫(yī)藥特色治療經驗帶到一線的太原市中醫(yī)醫(yī)院腎病風濕科病主治醫(yī)師譚皓;以“誠”拓市場,靠“信”強事業(yè)的山西新華防化裝備研究院民品規(guī)劃組組長楊麗麗;用誠信照亮人生的太原市五一路小學校長王福旺;致富不忘眾鄉(xiāng)親的山西四海進通奧康農產品公司總經理梁培雄?!八麄冇眯袆釉忈屃苏\實守信,做人有底線、做事守底線,當我們都這樣做,都做到的時候,誠信社會就到了我們的身邊?!滨U善冰說。

        創(chuàng)造高品質生活,離不開精神文化的滋養(yǎng)。正是這些身邊的道德模范,引領我們爭做崇高道德的踐行者、文明風尚的維護者和美好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共同營造崇德向善的良好精神文化氛圍,也為轉型發(fā)展蹚新路凝聚起強大的正能量。

        本報記者李煉

        本欄目內容源自山西衛(wèi)視“轉型進行時”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