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近日,在翼城縣南梁鎮(zhèn)翔山腳下輾轉起伏的農村公路上,一輛郵政車緩緩駛來,停在了路邊。
“我大概還有十五分鐘就要進村了?!?/p>
“記得家里留人,待會進村沒信號?!?/p>
鄉(xiāng)郵投遞員崔建生一邊翻著當天要投遞的報紙和郵件,一邊挨個打著電話。
作為一名鄉(xiāng)郵投遞員,尤其是每天奔波在山里山外的鄉(xiāng)郵投遞員,因為交通和地勢的影響,手機信號不好是常有的事情。而崔建生在近三十年的投遞路上,早就摸清楚了什么地方的手機信號不好,需要提前聯(lián)系,什么地方的手機信號好,可以隨時聯(lián)系。
崔建生今年53歲,是翼城縣郵政公司南梁郵政支局的鄉(xiāng)郵投遞員。他常年堅守一線,負責著該鎮(zhèn)區(qū)域內20多個行政村的投遞任務,每天的投遞路線超過了100公里。
“咱郵政和別的快遞公司不一樣,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偏遠山村,只要有住戶,就有郵路,而郵路所到之處,就是我們服務的地方,也是我們需要‘守’住的地方?!贝藿ㄉf到,“不管是道路還是車輛,如今的投遞條件比十幾年前強太多了,就是有些地方的信號不好,聯(lián)系客戶比較困難。”
因為工作需要,崔建生常年持有兩部手機,一部是移動信號,一部是聯(lián)通信號。投遞路上,遇到信號不好時,就兩個手機輪番“上陣”?!坝行┑胤教幱谛盘柮^(qū),需要提前打電話?!贝藿ㄉf,多年來,他幾乎擁有投遞區(qū)域內所有村民的電話,也成為了村民們的共同朋友。
南梁鎮(zhèn)大部分企業(yè)都集中在鎮(zhèn)政府中心區(qū)域,大山深處的村子里,其實快件并不多,比如去一趟需要30公里的興嶺村,搭上人工車費,投遞過去的可能只是一份報紙。然而,哪怕只是一份報紙,他也風雨無阻、義無反顧。
興嶺村常住戶只有十來戶,有幾戶村民喜歡看《山西日報》和《臨汾日報》,屬于常年訂閱報紙的老用戶。為了讓村民看上報紙,崔建生哪怕空車往返,都是按時送達。
隨需而來,如約而至。哪怕只有一份報紙,也要給人家按時送到。崔建生常說——“作為一名‘信使’,首先要講信用,如果不講信用,誰敢把你當‘信使’?”
“寄包裹、收郵件、送報紙,捎東西,打個電話給崔建生,絕對能上門來,哪怕往返一趟需要半天功夫,哪怕往返一趟只有一個郵件,他都會來?!迸d嶺村一位村民表示,他和崔建生已是相識20年的老朋友了,印象中,崔建生“說話算數(shù)得很!”,對工作非常敬業(yè),不管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都能準時把郵件送到村民手中。
“我一般不會耽擱,除非遇到特殊情況,比如車壞了,而且壞在沒有信號的地方?!贝藿ㄉf,如今,車輛救援十分方便,這種情況已經很少遇到了。
三十年來,崔建生在這條郵路上,用自己的努力與堅守彰顯了投遞員的“守”與“信”。他是大山深處的“信使”,更是連接山外世界與山中人家的溫暖紐帶。
記者 楊全 孫哲峰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