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三十年如一日扎根農村,他帶領眾多果農學技術致富奔小康;每年駐扎在果園的時間超過300天,他義務幫助果農學習先進技術,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鄉(xiāng)土專家”,他就是吉縣中垛鄉(xiāng)中垛村的強貴家。
強貴家是一名土生土長的農家娃,他上初中時吉縣正大規(guī)模發(fā)展蘋果產業(yè)。多年的耳濡目染,他對蘋果生產管理技術產生了極大的熱情。在他的心底,早就萌生了要致富栽果樹、發(fā)果財得先懂技術的理念。
1989年,強貴家高中畢業(yè)后,先后到吉縣當地的一些果園擔任生產管理員、技術員,利用這些機會,他刻苦鉆研技術資料,隨時隨地請教師傅,逐漸成了一名技術尖子。不管平時干活再苦、再累,他總要擠出時間看書學習,每到縣城總要到書店買回果樹管理技術書籍,并主動積極參加市、縣、鄉(xiāng)舉辦的果樹培訓班,向老師虛心求教,與周圍同志誠懇交流。每一次深入地學習,都是一次全然的蛻變。強貴家從中開闊了視野,更新了理念。
30年來,強貴家收集了各類果樹技術書籍多達數百本,單是學習筆記就足足寫了18本。
2009年,強貴家承包了村集體果園,年年都引進新技術,輻射帶動周邊果農學用新技術。同時,他還選定了6個示范主體戶,創(chuàng)建標準示范果園100畝,親自指導農戶學用新技術,畝產量由原來的1000公斤提高到4000公斤。
自打強貴家從事果樹生產管理的第一天起,一心為老百姓著想的他,迫切希望身邊的每一位果農都能掌握種植技術。于是,他幾乎利用所有的農閑時節(jié),召集果農到自家果園現(xiàn)場進行技術培訓。
近幾年,吉縣及鄉(xiāng)寧、大寧縣的18家蘋果專業(yè)合作社、6家農資營銷門店,都慕名聘請他擔任技術顧問,簽訂果樹技術培訓和咨詢服務合同,搭建起了“專家+合作社(商店)+果農”的新型科技培訓平臺。通過這一平臺,強貴家一如既往地向果農講解果樹管理新技術,并將自己引進試驗成功的十余個果樹品種無償推廣。凡果農遇到技術上的難題,都會向他求教,他總是有求必應,熱心幫助解決。
還記得2016年5月,正當全縣果農忙著蘋果套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冰雹災害,造成果樹受損,使果農欲哭無淚。強貴家第一時間與吉縣昌盛、匯豐、裕民、興果等4家蘋果專業(yè)合作社取得聯(lián)系,分頭召集入社果農進行補救技術培訓,統(tǒng)一配方,噴打大生、多菌靈等殺菌劑,增補氨基酸等營養(yǎng)液,使果樹傷損盡快得到了修復。
細心人,善總結。經歷過“無情的冰雹災害”,強貴家深知果農的“痛”。事后,他經過認真分析,總結出吉縣“兩縱一橫”的冰雹帶,并向縣政府提交了專題報告,建議縣政府出臺扶持政策,對果農自費搭建防雹網給予財政補助,這一舉措也使全縣冰雹網的建設全面推廣開來。
熱心腸、重情義。中垛鄉(xiāng)果農史智勇一直以來都為果樹產量“大小年”的問題而苦惱。1996年,強貴家得知了史智勇的情況后,主動上門講技術,問題很快解決了。現(xiàn)在史智勇家的蘋果畝均年產穩(wěn)定在1500公斤左右,而且果個大、品質好、外觀漂亮,自然收益高。2010年,史智勇成立了吉縣智勇蘋果專業(yè)合作社后,先后吸納了周邊62戶果農,還聘請強貴家擔任技術顧問。對于社員們的果園,強貴家運用了新品種、新技術,全面推廣了果樹反光膜技術,果品質量效益不斷提高。從而,輻射帶動周圍果農學習運用新技術、新理念來管理果園,大幅提升了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多年來,強貴家贏得了市、縣、鄉(xiāng)各級業(yè)務部門的充分肯定和好評。回首30年的果業(yè)科技探索路,強貴家感慨良多:“科技改變生活,科技的力量加速了農業(yè)發(fā)展。作為鄉(xiāng)村發(fā)展的‘追夢人’,我們正處于一個最好的時代?!?/p>
如今,強貴家誓言要用勤勞的雙手開創(chuàng)一片科技興農、助力脫貧的新天地,要帶動廣大果農“擼起袖子加油干”,依靠科技共致富。
記者 祁欣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