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二区中文字,永久免费视频在线播放,中文字幕无线码中文字幕,一本视频在线精品

<strike id="hv4hj"></strike>

  • <center id="hv4hj"><ol id="hv4hj"></ol></center>
    
    
      <output id="hv4hj"><ol id="hv4hj"></ol></output>

      臨汾民政:境況特殊的學生如何申請教育救助?

      2017-04-13 20:53:30 來源:臨汾新聞網

        核心閱讀4月12日,堯都區(qū)解放路辦事處轄區(qū)的多位居民致電本報,稱在小區(qū)里看到一則告示,內容為家境情況或自身狀況特殊的學生可以到社區(qū)進行登記,可得到不同額度的救助。該告示文字很短,內容簡潔,他們還有些問題不甚明了,希望通過本報多了解一些相關內容。當天,記者整理了一些居民提出的問題,請堯都區(qū)民政局相關工作人員逐一解答。

        ◆市民張女士問:這次救助是解放路辦事處推出的,還是堯都區(qū)政府推出的?救助原則是什么?

        堯都區(qū)民政局工作人員解答:本屆堯都區(qū)委、區(qū)政府上任以后多次提到,在堯都區(q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上,絕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絕不能丟下一個貧困群眾,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把精力和財力更多地向民生傾斜。改善民生、加強社會救助是一項保障民生的托底性、基礎性工作,為了進一步筑牢“有飯吃、有醫(yī)看、有學上、有事干、有人管”的民生底線,逐步實現“吃好飯、看好病、上好學、就好業(yè)、居好家”的民生目標,使幫扶措施更準確、更完善、更有效,給予困難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關懷,又能使更多的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fā)展的成果,前不久,堯都區(qū)制定了《堯都區(qū)保障民生社會救助暫行辦法》(試行)逐步推行,家境特殊的學生就是其中的一個群體,作為配套措施,堯都區(qū)還特別推出了《堯都區(qū)保障民生教育救助實施細則》,旨在進一步加大教育救助力度,完善貧困生救助長效機制,保障適齡兒童、青少年順利就學并完成學業(yè),居民們現在咨詢的就是這個細則中的相關內容。

        ◆市民李先生問:我的鄰居十年前因車禍去世,當時,他的孩子剛過周歲,由于是家里唯一的后人,他的前妻改嫁時家里沒讓她帶走孩子,孩子一直跟隨爺爺、奶奶生活,這個孩子能享受救助政策嗎?標準是多少?

        堯都區(qū)民政局工作人員解答:根據《堯都區(qū)保障民生教育救助實施細則》的相關規(guī)定,凡是具有堯都區(qū)戶籍,且經濟困難的家庭均可申請教育救助。五保戶、城鄉(xiāng)低保和低收入(人均年收入2800元以下)貧困家庭的學生,以及失去雙親的、單親亡故的、父母一方因重病重殘而喪失勞動能力的、二級以上殘疾的“四類家庭”的貧困學生都在救助范圍之內。

        失去雙親家庭的在校學生每人每年救助2000元;單親亡故家庭的在校學生每人每年救助1800元;父母一方因重病重殘喪失勞動能力家庭的在校學生每人每年救助1600元;二級以上殘疾家庭的在校學生每年救助1500元。以上四類人員的救助從幼兒園開始到高中畢業(yè)后停止,考上大學的繼續(xù)救助并同時享受貧困大學生救助。

        ◆市民林女士問:我表姐患有精神病,這些年病情時輕時重,家里為了給她看病花了不少錢,幾乎一貧如洗,她的孩子現在上初一。想了解一下如果申報救助,都有哪些程序?

        堯都區(qū)民政局工作人員解答:貧困生申請教育救助時,首先要提交個人申請,可向學生所在的學校(幼兒園)或居住地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提出書面申請,并領取《堯都區(qū)保障民生教育救助審批表》。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受理申請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安排村委會(社區(qū))調查人員對申請人家庭情況進行調查、核實,組織評議,進行初審。初審結果報鄉(xiāng)鎮(zhèn)(街道)民生保障領導小組集體研究,研究結果公示7天;符合救助條件的救助對象報送堯都區(qū)教科局。堯都區(qū)教科局組織各學校開展教育救助評定,核定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大學生的救助對象名單,以及高中在校生20%比例的救助對象名單,提出救助計劃報堯都區(qū)政府保障民生領導組辦公室。貧困大學生救助金由堯都區(qū)教科局直接發(fā)放至學生本人;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貧困生的救助金,由學校直接發(fā)放給學生本人或學生的法定監(jiān)護人。

        記者 韓曉芳


           

      責任編輯:付基恒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