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十三億多人的社會主義大國,我們黨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各級領導干部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這既是新時代黨中央對各級領導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更為各級領導干部今后提升執(zhí)政本領指明了方向。
一、調查研究是領導干部必須具備的基本功
調查研究就是人們深入現(xiàn)場進行考察,以探求客觀事物的真相、性質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活動。它是人們認識社會、改造社會的一種科學方法。毛澤東同志指出,“領導的責任,歸結起來,主要的是出主意、用干部兩件事?!鳖I導出主意,就是要在一些重大決策上發(fā)揮關鍵作用,而調查研究的過程就是了解情況、科學決策的過程。人的正確思想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是頭腦里固有的,而是從實踐中來的。無論是制定決策、還是實施決策,都離不開調查研究。只有通過調查研究,才能了解實際情況,總結基層經(jīng)驗,為做出正確決策創(chuàng)造條件,為檢查決策的偏差和實施過程中的問題提供第一手材料。由此可見,調查研究既是領導干部的一門必修課,更是做好領導工作的一項基本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做好領導工作的重要傳家寶?!笨v觀中國共產(chǎn)黨的光輝歷程,一貫堅持注重調查研究、強調實事求是、密切聯(lián)系群眾,我們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jīng)驗,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無一不是與深入調查研究密切相關。從《黨的十九大報告誕生記》中可以看出,5年時間,習近平總書記到基層考察調研50次、累計151天,走最崎嶇的山路,去最貧困的地方,傾聽民情民意,深入調查研究,用遍布神州大地的足跡踐行人民至上的承諾。同時,在2017年2月20日至3月31日,按照黨中央部署的21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59個承擔部門和單位組成80個調研組,深入1817個基層單位開展實地調研,召開1501次座談會和研討會,參會或接受訪談人數(shù)21532人,形成80份專題調研報告。這些成果為報告起草奠定了堅實基礎??梢哉f,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率先垂范,以實際行動踐行了黨重視調查研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給全黨作出了表率。
二、創(chuàng)新調研方法,有效提升領導干部的執(zhí)政本領
調查研究這項基本功練得扎實不扎實、做得到位不到位,體現(xiàn)的是領導干部的素質和能力,折射的是領導干部的作風建設和執(zhí)政本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搞調研,要有明確的目的,帶著問題下去,盡力掌握調研活動的主動權,調研中可以有‘規(guī)定路線’,但還應有‘自選動作’,看一些沒有準備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做安排的隨機性調研,力求準確、全面、深透地了解情況,避免出現(xiàn)‘被調研’現(xiàn)象,防止調查研究走過場。”各級領導干部要注重創(chuàng)新調查研究的方法,既要開展解剖“麻雀”式的專題調研,也要開展不打招呼、不做安排的體驗式調研,并學習運用問卷調查、大數(shù)據(jù)分析、專家咨詢等現(xiàn)代調研方式,不斷提高調查研究的精準度和效率值。要堅持和完善調研決策機制,嚴格落實先調研后決策制度,讓調查研究貫穿于決策的全過程,成為決策的必經(jīng)程序,切實做到不調研不決策、先調研后決策,確保制定的各項決策措施有較強的針對性、操作性和指導性。要堅持和完善調研考核評價工作機制,把調查研究作為領導干部一項基礎性常規(guī)性的工作,加以認真考核評價,防止“衙門作風”,力戒形式主義,真正把提高調查研究能力作為提升執(zhí)政本領的有效途徑和檢驗干部作風的試金石。要堅持和完善領導干部調研聯(lián)系點制度,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進的地方去總結經(jīng)驗,更要把困難較多、情況復雜、矛盾尖銳的地方作為主要聯(lián)系點,切實深入群眾中間,用心傾聽群眾心聲,真正體會基層感受,找準問題的癥結所在,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確保調查研究收到理想效果。
當前,在全省開展的萬名干部大調研活動中,我市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按照省、市委部署要求,積極深入基層一線、包聯(lián)點和幫扶貧困村,突出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突出解決實際問題,突出謀劃明年工作,建立了調研日志,實行定期報送、動態(tài)管理,強化督促檢查,在創(chuàng)新調研方式、方法上做了一些有益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加強調查研究,切實把領導工作做實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各級干部必須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不斷加大調查研究力度,認真總結調研工作經(jīng)驗,掌握和運用調研工作規(guī)律,切實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斷增強做決策、做工作的預見性、針對性、科學性、創(chuàng)造性,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要對準熱點、瞄準焦點,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著力在學懂、弄通、做實上狠下功夫,推動十九大精神向基層延伸。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按照省委建設“資源型經(jīng)濟轉型發(fā)展示范區(qū)”、打造“能源革命排頭兵”和構建“內陸地區(qū)對外開放新高地”的部署安排,結合市委“345”發(fā)展戰(zhàn)略和市政府“12345”工作思路,認真研究我市資源型經(jīng)濟轉型發(fā)展的目標定位、制約因素、發(fā)展?jié)摿?,推動臨汾走出一條資源型地區(qū)轉型發(fā)展的新路徑,讓黨的十九大精神在臨汾落地生根、結出碩果。要找準問題解決難題。各級領導干部在調研過程中,一定要深入研究影響和制約經(jīng)濟社會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突出問題,深入研究事關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大局的重點問題,使調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決策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更好地為黨委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為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水平服務。對臨汾來講,“一煤獨大”的問題還很突出,新興產(chǎn)業(yè)的支撐不足,對外開放的水平還不高,創(chuàng)新能力還不強等等,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我市轉型發(fā)展的步伐,亟須我們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找出癥結所在、提出解決的辦法。要推進政策落地措施落實?!耙环植渴穑欧致鋵崱?。落實是開展工作的全部意義所在,這也是調查研究的目的所在。只有帶著這個目的,才能把問題的本質和規(guī)律把握準確、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研究透徹,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推進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要堅持把基層作為一切工作的落腳點,打通“中梗阻”,暢通“最后一公里”,切實把改革創(chuàng)新、轉型發(fā)展的決策部署落實到位,把改善民生、促進和諧的政策措施落實到位,不斷提高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fā)言權”。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把加強調查研究作為提升執(zhí)政本領、改進工作作風、推進工作落實的重要途徑,深入一線摸透實情,精準發(fā)力解決問題,科學謀劃出實招,努力把十九大精神轉化為建設富裕文明綠色幸福新臨汾的實際行動,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臨汾篇章。
(作者系臨汾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