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二区中文字,永久免费视频在线播放,中文字幕无线码中文字幕,一本视频在线精品

<strike id="hv4hj"></strike>

  • <center id="hv4hj"><ol id="hv4hj"></ol></center>
    
    
      <output id="hv4hj"><ol id="hv4hj"></ol></output>

      吉縣人祖山之戰(zhàn) 日寇沒能過黃河

      2015-09-02 10:55:35 來源:臨汾新聞網

      白存恩老人祭奠英烈

          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后,第二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部、山西省政府、民族革命大學和抗日民眾團體不得已陸續(xù)向晉南、晉東南、陜西等地實行戰(zhàn)略轉移。日軍步步緊逼,兵分三路并進,妄圖從吉縣渡過黃河,消滅第二戰(zhàn)區(qū)主力。

          1938年3月19日,晉綏軍66師206旅431團受命在人祖山阻擊來犯之敵,戰(zhàn)斗打得十分慘烈,雖然眾寡懸殊,但敵軍始終未能越過陣地一步。人祖山阻擊戰(zhàn)消滅日軍500余人,而晉綏軍126名官兵壯烈殉國。就在當天,八路軍在隰縣打響了午城戰(zhàn)役,兩天后,八路軍115師殲滅日軍精銳步騎聯隊1000余人,給敵人以重創(chuàng),取得重大勝利,極大地鼓舞了軍心民心。國共合作時期,雙方互相策應,共同抗敵,可歌可泣。

          阻擊來犯之敵 百余烈士殉國

          人祖山位于吉縣縣城西北部30公里處,壺口瀑布之東,距河岸約20公里。人祖山主峰為人祖廟,海拔1742.4米,山上人文遺存眾多,是一座自然風光優(yōu)美、文化底蘊深厚的大美之山、人文之山。

          人祖山中歷代廟宇眾多,其中最負盛名的是建有“媧皇宮”和“伏羲皇帝正廟”的人祖廟。當時,雖然山高,但香火不斷,每年農歷七月十八有朝山廟會,很是熱鬧,因此,這里曾有一條官道。

          如果不是臨近黃河,也許這里不會引來戰(zhàn)爭的烽煙。

          據人祖山開發(fā)指揮部文化宣傳部部長馮彥山介紹,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后,第二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部、山西省政府、民族革命大學和抗日民眾團體不得已陸續(xù)向晉南、晉東南、陜西等地實行戰(zhàn)略轉移。日軍步步緊逼,兵分三路并進,妄圖從吉縣渡過黃河,消滅第二戰(zhàn)區(qū)主力。

          閻錫山的晉綏軍在人祖山的制高點——伏羲廟布防了66師206旅431團,準備阻擊來犯之敵。1938年3月,以谷口園二郎師團為首的日軍大舉進犯蒲縣、隰縣、大寧,再進犯吉縣時途經人祖山。

          1938年3月19日子時,日軍的步騎炮聯隊5000余人從大寧縣經太谷(今屬大寧)向人祖山而來。由于防守在大寧縣與吉縣交界處的大相寺(遺跡如今已經蕩然無存)的2連防線被突破,日軍直奔吉縣人祖山,向人祖山發(fā)起猛攻。以7連和5連為首的431團官兵,憑借有利地形頑強抗擊,雖然工事堅固,無奈敵軍人數眾多,武器精良,還是逼到了跟前,王紀勛、牛保國兩位連長帶領戰(zhàn)士幾度沖出陣地,與日軍展開白刃戰(zhàn),戰(zhàn)斗打得十分慘烈。雖然眾寡懸殊,但敵軍始終未能越過陣地一步,最后全線撤退,后守軍得知閻錫山等已安全渡過黃河,人祖山阻擊戰(zhàn)宣告大捷,消滅日軍500余人,包括王紀勛在內的126名晉綏軍官兵壯烈殉國。就在當天,八路軍在隰縣打響了午城戰(zhàn)役,兩天后,八路軍115師殲滅日軍精銳步騎聯隊1000余人,給敵人以重創(chuàng),取得重大勝利,極大地鼓舞了軍心民心。國共合作時期,雙方互相策應,共同抗敵,可歌可泣。

          在人祖山開發(fā)指揮部,記者見到了一份當年在戰(zhàn)爭中幸存的老戰(zhàn)士楊鳳桐寫的回憶文章。楊鳳桐是吉縣人,曾任吉縣政協委員,抗戰(zhàn)時任人祖山阻擊戰(zhàn)431團3營7連3排9班班長。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到當時戰(zhàn)場的狀況:1938年3月初,我所在部隊奉命經馬頭關向吉縣境內集結。17日由太谷(村名,現由吉縣劃歸大寧縣)經青村向南推進。敵機低空盤旋偵察,俯沖掃射,部隊時停時進。下午4時左右行抵吉縣1742.4高地——人祖廟一帶。

          午夜十二時左右,天又下起了小雨夾雪,山前敵人遠距離地開始了炮擊,炮彈猛烈地落在我陣地和四周山坡上,炸起泥土,樹枝翻飛。隨后,敵步兵開始向我發(fā)起攻擊。在敵人離我陣地只有三四十米時,只聽連長一聲“打”,全連陣地上的步槍、機槍、手榴彈如潮水般地向敵群瀉去。兩個小時后,敵人又發(fā)起猛烈的攻擊,一陣炮擊后,整連的步兵蜂擁而來,我中央陣地被敵突破,連長大聲喊:弟兄們,沖??!”全連官兵都跳出戰(zhàn)壕,殺向敵人。但因天黑不見五指,雨雪紛揚,加上對地形地物不熟,只能憑呼喊來確定敵我。僵持到拂曉,一場更殘酷的戰(zhàn)斗展開了。全線各個陣地上都在進行肉搏格斗,喊聲、殺聲、刀槍撞擊聲連成一片,窮兇極惡的侵略者終于被我們全線擊退。戰(zhàn)斗結束,清掃戰(zhàn)場,發(fā)現5連連長王紀勛、排長都已為國捐軀。這次戰(zhàn)斗全團共有126名烈士為保衛(wèi)祖國,在這個高地上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我們雖然付出巨大代價,但敵人的傷亡更大,據戰(zhàn)后當地群眾反映,僅敵人焚尸留下的銅扣就有一麻袋。

          壯士重游故地 補錄烈士英名

          為紀念在此阻擊日軍時壯烈犧牲的烈士,人祖山開發(fā)時,特地修建了一座烈士陵園,入口處即為王紀勛的碑,碑上記錄了他的基本情況,第五連連長王紀勛……享年二十八歲。

          記之于石,以慰忠魂!”28歲,家有父老妻小,前程正好,然而,為了國家,他舍生取義,慷慨捐軀……面對著這封靜默肅穆的石碑,記者恭恭敬敬地鞠躬致敬,為他,為了那些像他一樣的烈士。而在另一封石碑上詳細記錄了人祖山阻擊戰(zhàn)全過程。

          一個月前,人祖山舉行開業(yè)慶典,邀請了當年參戰(zhàn)的老戰(zhàn)士白存恩。已經90多歲的老人在兒女的陪同下,特地坐著輪椅從河南趕來,記者當時有幸見到了他,全程跟隨他進行采訪。那時正值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氣溫接近40攝氏度,90多歲的白存恩不畏炎熱,堅持要上山親自在烈士碑前看一看,再陪陪戰(zhàn)友們。為全團烈士紀念碑敬禮上香之后,他來到新修建的紀念壁前,看著那些熟悉的名字,又回憶起了那一個個遠去的身影,那一幕幕難忘的場景。白存恩一邊輕輕地念著著石碑上的名字,一邊向身邊的人講著當年戰(zhàn)友們的英勇事跡:牛保國是7連連長,犧牲后尸體不倒,半跪在地上,手持手槍,怒目圓睜,我們打掃戰(zhàn)場掩埋戰(zhàn)友尸體時都哭了。

          還有和我一起長大的黨府、王鈺,他們都長得眉清目秀,可年紀輕輕都為國犧牲了,我至今難忘他們的音容笑貌……”看到最后,老人說出來一句話,讓在場的人大吃一驚:這里面還少一個人,他叫黨符,和我是老鄉(xiāng),我們關系很好,我在6連,他在7連,我們平時總愛在一起,當時打仗時,他隨7連在人祖廟,我在側翼,我們不在一起。他犧牲后,是我親手掩埋了他。”相關人員立即安排補刻名字,這樣,原來認定的126位烈士成了127位。一抔黃土,滿目蒼翠,血沃青山,浩氣長存!白存恩老人的思緒還沉浸在烽火歲月:那時,我是一個普通士兵,不了解上級部署,只知道按命令在山谷中和敵人周旋,先后有40多個日日夜夜在山里轉來轉去,大家都疲憊不堪。

          “那天(記不得確切日期了),部隊選定一處有利地形布防,團長劉效曾親自指揮,在大路的正面有個兩層閣樓,一開始我們班的陣地就設在閣樓里,可是,后來團長又命令我們班撤到大路左側岔路口一個小孤峰上布陣,目的是預防敵軍從側翼包抄。

          “黃昏時分,日寇先用小鋼炮轟擊我們正面陣地,第一炮就把那個兩層閣樓炸平了,里面的戰(zhàn)友全部犧牲了,我看到后,心里悲憤不己。當時,日寇用重機槍打得我方不能抬頭,我們的彈藥不如人家好,炮火一停,緊接著敵人喊叫著發(fā)起沖鋒,等敵人快接近陣地時,我們一齊扔出手榴彈,步槍、機槍一齊開火,把滿腔的怒火與悲憤射向敵人。敵人丟下一批尸體退了下來,這樣的沖鋒一夜連續(xù)發(fā)動十多次,每一次沖鋒,雙方都有人死去,看著身邊一個個倒下的戰(zhàn)友,我們的心里只有仇恨,根本不知道害怕,一心只想著要多打死幾個敵人,千萬不能讓他們突破這道防線,不能讓這些戰(zhàn)友白死。第二天拂曉戰(zhàn)斗結束后得知,我軍正面作戰(zhàn)的7連120多人全部陣亡,日寇死亡500多人?!崩先说穆曇纛澏叮酆瑴I花,大家都擔心老人過度傷心,趕緊推著他離開了這個傷心之地。

          此次戰(zhàn)斗,431團以粗劣的武器,較少的兵力,戰(zhàn)勝了裝備精良、兵力數倍于自己的日本侵略軍。人祖山阻擊戰(zhàn),是一場時間不長、范圍不大卻傷亡慘烈、意義重大的戰(zhàn)事。它有力地阻止了日寇強渡黃河攻占陜西的企圖,避免了更大范圍的國土淪陷,為最終取得抗戰(zhàn)勝利保存了有生力量。人祖山阻擊戰(zhàn),是抗日戰(zhàn)爭中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成功戰(zhàn)例,烈士的功勛值得每一個中國人永遠銘記。青山忠骨,與大地共存;烈士英名,與長天同在?。?strong>韓曉芳)


           

      責任編輯:劉靜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